中國儲能網訊:
記者戴安妮報道:4月10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我國氫氣長距離輸送管道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石化“西氫東送”管道起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終點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全長400多公里,是我國首條跨省區、大規模、長距離的純氫輸送管道。管道建成后,所輸綠氫將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區現有的化石能源制氫,大大緩解我國綠氫供需錯配的狀況,對今后我國跨區域氫氣輸送管網建設具有戰略性示范引領作用,助力我國能源轉型升級。
“西氫東送”管道規劃經過內蒙古、河北、北京等3?。▍^市)9個縣區。管道一期運力10萬噸/年,預留50萬噸/年的遠期提升潛力。同時,將在沿線多地預留端口,便于接入潛在氫源。未來,將依托“西氫東送”管道建設支線及加氫母站,積極助力京津冀地區實現“雙碳”目標。
綠氫是指通過風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制造而成的氫氣,被視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內蒙古風光資源豐富,發展綠氫得天獨厚,但如何把綠氫運送到市場需求旺盛的東部地區,一直是產業發展的瓶頸。相較于目前我國長距離氫氣運輸的主流方式——長管拖車運輸,管道運輸成本低、效率高,具有極佳的經濟性。
中國石化規劃在烏蘭察布市建設大規模綠電制綠氫項目,通過“西氫東送”管道將沿線的氫氣輸送到華北地區,實現制氫、儲氫、輸氫、用氫全產業鏈示范布局。同時,未來周邊發電企業可以利用被放棄的風電和光電資源制氫,通過“西氫東送”管道輸送出來,構成源網荷儲氫的一個重要組成方式。
氫氣管輸與油氣管輸因介質流動與燃爆特性不同,在工藝設計與安全控制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中國石化攻關團隊開展氫氣管輸技術的系統性研發,初步形成氫氣長輸管道增壓輸送、安全泄放、管材評價等核心技術體系。同時,已完成企業標準《氫氣輸送管道工程技術規范》編制,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標準的空白。
據悉,全球范圍內氫氣輸送管道總里程已超5000公里,我國的輸氫管道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范工程已經在路由選址、技術研究、工程建設方案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正加快推進項目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