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在政府支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動力電池產業的技術取得了快速發展,在全球處于舉足輕重的位置?!敝袊娮涌萍技瘓F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員肖成偉日前在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作主題發言時如是表示,并預測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800萬輛。
針對動力電池發展的現狀和趨勢,肖成偉指出,主要還是向著高比能的方向發展,材料迭代從高電壓的中鎳到高鎳到超高鎳再到硅基負極,以及鋰金屬負極。從低成本的角度來講,磷酸鐵鋰有一些技術的提升,磷酸錳鐵鋰是其中一個研究熱點。另外,在結構創新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來進一步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如大圓柱、CTP、CTC、CTB等。液態電池也實現了高水平的技術進展;再有液態高比能三元電池,材料體系是高鎳三元和高容量硅碳負極,該款電池實現了批量應用。
在新能源汽車對高比能電池要求的推動下,新材料也在加快開發和應用。肖成偉提到幾個熱門的材料:一是富鋰錳基材料,現在基本上可以做到250毫安時每克,與硅碳匹配可使電池能量密度達到400瓦時每公斤及以上。磷酸鐵鋰下一步迭代的材料就是磷酸錳鐵鋰材料體系,它可以和富鋰錳基去復配,也可跟三元材料復配,進一步提升電池的密度。對于負極來說,我們從石墨到硅基再到鋰金屬,目前在高比能電池里面用的是硅基,包括硅氧和硅碳,要進一步提高循環技術水平。
針對當下熱議的固液混合和全固態電池,肖成偉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對于固液混合電池,基本上可以借鑒液態電池的生產設備和生產體系,而全固態電池的整個生產工藝和裝備要做一個全新的開發,這兩類電池的技術路線都得到了中國政府和各個企業的重視和大力支持。
肖成偉還指出,在電解質體系里面基本上以四類為主,包括氧化物、硫化物、鹵化物和聚合物,不同的體系在不同的企業里邊都得到了比較好的研究和應用。這個是部分固態電池企業的技術布局和研發進展,從能量密度方面,基本上是240~400瓦時每公斤的分布,正逐步實現量產。
“從整車廠角度來看,基本按照2025年前后建立全固態電池的試制線,并推出搭載的原型車。2030年前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并裝車使用,這是按照整個時間點來進行的規劃?!痹诳偨Y固態電池的技術發展路線時肖成偉認為,2022年固液混合電池能做到小批量的量產,下一步在固液混合和全固態電池進行批量化的生產,時間點大概在2025~2027年,能量密度大概是400瓦時每公斤,體積能量密度是800瓦時每升的水平,到2030年的時候要實現全固態電池的生產,能量密度達到500~600瓦時。
肖成偉表示,對高比能電池,科技部已經布局了四個重點研發的項目,對全固態金屬鋰電池、新體系動力電池、固液混合鋰離子電池、全固態鋰離子電池進行了相應的支持。
“還有一個熱點是鈉離子電池,這是我們開發的一款鈉離子電池,從整個循環壽命和規律放電的性能上表現還是非常優異的。再一個是全氣候高比能快充電池,電池比能量高,適用于純電動乘用車的快充需求,夏天可以實現快速散熱,冬季可以實現快速加熱?!毙こ蓚パa充道,對于安全性,在電池熱擴散抑制技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像阻燃微膠囊技術、高溫煙氣定向引流等,通過技術的應用來提升電池的熱擴散抑制。同時從大數據的角度對電池的安全風險進行相應的預測,包括熱持功能和安全預警,像電池的電流、電壓、溫度等進行相應數據的采集、建模分析,進行風險預測。
肖成偉最后總結稱,現在研發的熱點集中在下一代鋰離子電池、新體系電池、智能電池、電池系統集成等,通過國家的支持,在工程化技術和技術研究等方面深入開展研究工作,提高中國動力電池基礎研究能力、工程化技術水準,提升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國際影響力。